阳气与衰老
- 逆龄二十岁
- May 8
- 3 min read
“阳生而至乾,阴生而归土。”——《类经附翼》
《黄帝内经》中阐述了一种上古医师们的古老疗法,叫“移精变气”。他们不用药或针石,通过“移精变气”就能用阳气调动他人的气血循环,使人重返年轻,常保喜乐。那移精变气究竟是什么方法呢?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观念,衰老和不良情志是因为我们在生理上出问题了,当经络淤堵、代谢运行不畅,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影响。这和西医的体循环理论是一致的,一旦循环不畅,细胞获取养分和排出毒素的通道被堵死,新陈代谢就会失衡,人也早衰得病,情绪失控。
经络:细胞代谢的高速通道 |
早在1952年,日本学者藤田六郎就提出经络是组织液的循环通道。因为经络上的结缔组织较为疏松、对液体阻力较小,所以能成为组织液流动的路径。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中国的谢浩然和美国的Langavin也分别通过解剖和超声探测证明了经脉行走于结缔组织之中。2018年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刊登研究结果,明确表示结缔组织中充满了流体,其网络遍布全身,成为’流动液体高速公路“。近年来,北京医院的李宏义也多次通过从穴位注射造影剂,追踪到了组织液在血管外沿经络流动的规律。以上种种研究成果,都揭示了经络就是组织液流动的循行通道。而我们的细胞都是浸泡在组织液中的,组织液会给细胞输送养分,排出代谢物,维持着正常的新陈代谢。因此,经络这一条条流动液体的高速公路,也就是新陈代谢的高速通道。 |
如果经络能一直流动顺畅,那我们就无病无灾,幸福快乐。因此《黄帝内经》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但研究发现,经络极易堵塞,这是因为经脉中的流动阻力非常大。
首先,经络中充满着细胞间质,它们将相邻的细胞连在一起,但在保护和连接细胞的同时,也无形加大了流动的阻力,科学家称其为流阻。其次,经络中充满了二氧化碳、尿素等细胞代谢物,以及长久情绪产生的大量激素,这都进一步加大了流阻。因此,经络中气血的流动速度很慢,每秒流速仅1~20毫米,非常容易淤堵。
但只要推动流动的动能高于流阻,流速便能明显加快,经络就能逐步畅通,细胞代谢就能提升。而这个动能,就是古中医所说的阳气。
曾经遇到一位台湾男士,他是一个上市企业的创始人。找我是因为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关系身体坏了,每个月大病小病不断,人非常容易困,总感觉昏昏沉沉的。西医说是因为免疫力低下。他经常去台湾接触当地不同的气功疗法,但没有遇到特别信服的。后来看到身边人的改变,就通过引荐找到了我。我用望诊看了下他,听了他几句话的发声,就可以定诊了。
这位台湾同胞之所以免疫力低下,整日昏沉,就是因为体内的阳气耗损太过。经络是由阳气带动循行的,之所以被称为阳气,就是因为它如同太阳,推动着津液去营养全身。一旦减弱,经络运行就会减缓堵塞,我们的肉体就会早衰,精神活动也无法得到足够滋养,自然情绪低落,负能量满满。因此黄帝认为如果失去太阳般的阳气,人就会夭折,也就是《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的“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然而,阳气在我们出生后就一直被消耗。《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列举了阳气衰败的时间节点和对应的衰老状态。一般女性到了35岁,脸上失去光泽,头发脱落,就是因为阳气的衰亡到达了头部。42岁时头部的阳气更加衰弱,脸就干枯衰败,头发开始变白。而男性是阳气衰亡速度会稍微晚一些,但也会分别于40岁和48岁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年龄相同的男女,男人看上去更年轻些的原因。而这位台湾男士之所以整日昏沉,身体困倦,就是因为常年的创业压力和熬夜,已经透支了他下焦的阳气。阳气无法上行到达头部,营养头脑,自然神气昏沉、行动困倦了。这也就是《真阴论》中说的“又如火亏于下,则阳衰于上,或为神气之昏沉,或为动履之困倦[i]”。
[i] 张景岳.(2022). 类经附翼.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