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仙山
- 逆龄二十岁
- May 6
- 3 min read
“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淮南子·精神训》
古代的中医大家为了脱凡入圣,会四处云游仙山,探索更高维的生命境界,闲暇时才给人看病,行善积德。而他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云游,除了寻仙访道外,更是因为肉体和精神的修炼境界会随着地域而改变。地域不同,地气就不同,我们所能补宜到的能量也就不一样,这就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并不仅仅在阐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暗含了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之间精气的交互影响。
人体的衰老速度也和不同地区的地气多寡密切相关。地气多衰老就慢,地气少衰老就快。国际顶尖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曾发表分析来自15个国家的大脑老化速度,发现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大脑老化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地区的人类衰老速度异常快速[i]。其实这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地气稀薄,也就是道家经典《太平经》中所记载的“天下不得气则病,人亦病。脏腑受损,精神不调,言行失当[ii]。”
地气不足时,脾是第一个受损的脏腑。《黄帝内经》指出 “地气通于脾”,大地的能量通过经络与脾相通。比如,当你的脚和大地接触时,地气中的精微物质就会通过脚上的脾经进入脾胃,影响你的消化吸收功能。而脾又主思,它消化所产生的能量滋养着我们的思维和记忆活动。所以地气不足时,你的思维也会紊乱,会不受控制地过度思考,记忆和睡眠也会受损,自然“精神不调,言行失当”。
所以,要想抗衰逆龄,常保喜乐,甚至开启神通,成仙了道,就必须选择天地交合、地气充足的居所。岐伯、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大医都四处云游,在阴阳之气相得的宝地居住,修炼吸取灵山精气,提升自身能量,闲暇时才以医术救难,积攒福德。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扁鹊就在各国游历[iii],三国时期华佗的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各地,晋代大医葛洪也在罗浮山、杭州西湖、平阳等多地炼丹。
在云游过程中,这些大医和修炼者们将天地能量较高的游历点称为洞天福地,是与高维的链接之地;云游时记录的天地能量规律衍生出了中国古地理学,也就是风水学;修炼中他们将天地万物的精气变化后注入体内的方法就源于移精变气的“变气五十法”,移精变气下的食气导引、丹道药茶、风水能量场布阵都属于这一范畴。
直到现在,我仍会和族人学子在仙山大川间寻找高能量的结穴点,吸取洞天福地所蕴含的天地之气。食气、导引、内丹、丹药、布阵,都能快速将当地的万物精气摄入经脉,炼化后快速提升能量水平。不过可惜的是,由于天地气脉的变动与现代旅游景点的过度开发,不少高能量的穴点已经因为精气稀薄和人气杂乱而退化,不再适合修炼,只有往更深的地域探寻,才能找到一方新洞天福地。

[i] Mo Guilner, Sebastian, Baez, Sandra, Hernandez, Hernan.(2024). Brain clocks capture diversity and disparities in aging and dementia across geographically diverse populations. Nature Medicine
[ii] 作者不详.(1999). 太平经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iii] 司马迁.(1959). 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