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通则乐观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黄帝内经》

再举个例子,一个心循环通畅的人,和快乐无比的孩子一样,是乐观开朗的;而心循环受阻的人则像忧郁的中年人,稍微遇到点事就郁闷、烦恼不已。


曾有个比较浮肿的中年男士来找我,他说近年来总觉得心慌,心口也总是很憋闷,去医院检查又没发现什么器质性的问题,只能在身上背个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来观察。虽然问诊时,他表面上总是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但我知道那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开心。后来进一步引导他后,他表述出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其实他这些年越来越容易抑郁,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动不动就不开心,但表面迫于社会压力,还要在外装得很开心很合群的样子,非常累。


这位男士的抑郁情绪其实就是心的代谢失司引起的。我们知道,心主血脉,脉道充盈,心血就充足。而“心藏神”,心血充足就能不断滋养心神,使人的精神喜乐,思维敏捷。但这位男士心的气血循环已经受阻,脉道不再充盈,他的神已经失去了心血的滋养,人自然也就变得心情抑郁、憋闷、心慌不已,而心力衰竭也引起了他全身性的水肿问题。后来在移精变气的实修中,他逐步疏通了自己心的代谢循环,心血重新充盈后,不但心脏和心口的不适感消失了,脸上的水肿也消下去了大半,而且他周边的朋友都说他的面相变了,变得柔和了,也变得开心了,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开心,不是以前表面的那种。


现在社会上抑郁的人越来越多,其实大多都是因为心的循环代谢出了问题,没办法开心起来。而我们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都乐观开朗,这也归功于他畅通的心循环。1919年冬季26岁的毛泽东曾在北京勤工俭学,生活十分困苦,与另外七个人挤在一张炕上,通过为其他学生洗衣服来赚取生活费。虽然穷得叮当响,他却一直非常乐观,在公园和故宫欣赏着北国早春的景致,在冰天雪地为梅花的怒放而动情。他的一生无论是求学还是革命,即使在面临枪林弹雨的危急关口,都能够乐观豪迈,绝无消沉。这种乐观与他心的代谢畅通有着密切关系。


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画像,他的一生乐观开朗,这也归功于他畅通的心循环
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画像,他的一生乐观开朗,这也归功于他畅通的心循环

那我们如何知道毛泽东的心循环通畅呢?其实,从他的诗词就不难发现。他的诗词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心胸的开阔,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i]”的仰天长问,又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ii]”的浩然正气。他在失去了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后回到故乡,仍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iii]”的乐观诗句。由此可见,毛泽东心的代谢循环极为畅通,所以即便当时中国因为落后而成为任人撕咬的肥肉时,他仍能以乐观的精神使新中国成为谁也啃不动的硬核桃。


[i] 毛泽东.(1957). 沁园春・长沙. 诗刊

[ii] 毛泽东.(1945). 沁园春・雪. 诗刊. 新民报晚刊

[iii] 毛泽东.(1963). 七律・到韶山.人民文学出版社

Comments


Commenting on this post isn't available anymore. Contact the site owner for more info.

Copyright © 2025 Yizhou Shen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作者

bottom of page